六百年海味传承 泉州海蛎煎飘香闽南记忆长廊

泉州新闻网2025-06-19 11:10:0241

  在泉州古城的街头巷尾,清晨的海风总会裹挟着一股特殊的香气——这是海蛎煎独有的味道。这道看似简单的闽南小吃,实则承载着泉州人六百余年的海洋记忆,近日记者走进这座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,探寻这份镌刻在泉州人味蕾上的乡愁密码。

1.png

  凌晨四点的石狮祥芝渔港早已灯火通明,渔民老蔡正从刚靠岸的渔船上卸下新鲜海蛎。"做海蛎煎要用当天现撬的野生小海蛎,颗颗饱满得像珍珠。"老蔡边说边展示着筐中带着海水气息的牡蛎。与此同时,老城区西街的郑阿姨正在挑选番薯粉:"必须用惠安产的红心地瓜粉,这样做出来的海蛎煎外酥里嫩。"这些看似普通的食材,经过泉州人代代相传的烹饪智慧,最终化作令人魂牵梦萦的美味。

  制作正宗泉州海蛎煎是门讲究的手艺。先将海蛎用盐水轻轻淘洗,保留其天然的鲜甜;地瓜粉与清水按祖传比例调成糊状,加入本地韭菜末增香;烧热的铁锅淋上闽南特有的花生油,倒入粉浆摊成圆饼,待边缘微焦时打入土鸡蛋,最后撒上海蛎。经营了三十年的老字号"阿芬海蛎煎"的掌勺人林师傅透露秘诀:"火候要像对待婴儿般温柔,翻面时手腕要像打太极一样圆转。"出锅时淋上闽南甜辣酱,金黄的蛋衣包裹着雪白海蛎,香气能飘过整条中山路。

  随着时代变迁,这道古早味也在不断创新。除了传统做法,现在还有加入海参、干贝的升级版;真空包装技术让远渡重洋的侨胞也能尝到家乡味道。2024年,泉州海蛎煎制作技艺入选鲤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据统计,泉州现有专业制作海蛎煎的摊点超过500家,年消耗海蛎近千吨。许多返乡探亲的台胞离泉时,行李箱里总要塞上几盒速冻海蛎煎。

  在城南的聚宝街,记者遇见正教孙子做海蛎煎的吴阿婆:"我嫁来时,婆婆教我的第一道菜就是海蛎煎。现在孩子们回家,还是要吃这口老味道。"为传承这项技艺,泉州市连续七年举办"最闽南"海蛎煎大赛,并在多所职校开设闽南菜传承班。正如非遗传承人陈师傅所说:"这锅里的不只是海蛎和地瓜粉,是泉州人向大海讨生活的智慧,更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剪不断的乡愁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