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8月26日清晨,快递员陈志强在泉州开发区工会驿站接过志愿者递来的热粥时,碗里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眼镜片。"这已经是今年第七次收到夜宵了,夏天有绿豆汤,冬天有姜茶,感觉整条街的快递小哥都成了工会的家人。"他笑着说道。这样的温情场景,正是开发区工委会系统推进职工服务工程的生动写照。

今年以来,该区创新打造"月月有主题·四季皆温暖"服务体系。针对户外劳动者推出的移动健康体检车已为首期300名职工建立电子健康档案,其中包含22项针对快递、外卖从业者的专项检查。"从血常规到骨密度检测,这份‘健康礼包’比我们老家的体检还全面。"美团骑手王丽娟在体检现场感慨道。与此同时,14个职工子女暑托班和厦门夏令营活动解决了双职工家庭的后顾之忧,正在万龙公司流水线上班的李女士表示:"孩子跟着工会老师学南音、做花灯,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。"
文化服务方面,工委会将传统"送温暖"升级为沉浸式体验。上个月举办的"非遗美食探秘"活动中,300余名职工亲手制作润饼菜,欣赏高甲戏选段。"没想到礼包盲盒里藏着蟳埔女头饰体验券,我戴着鲜花头饰拍了抖音,老家亲戚都问这是哪里的民俗。"京东物流分拣员小张兴奋地说。据统计,全区已开展拔河比赛、小区文艺汇演等21场文体活动,覆盖职工超6000人次。
在安记食品公司的培训室里,每晚七点半准时亮起灯光。作为"园区七点半"职工夜校的明星课程,面点师老林主讲的《闽南传统小吃制作》场场爆满。"工会请来的老师不仅教技术,还帮我们考职业资格证。"学员王志刚最近刚用结业证书换了岗位加薪。同样火爆的还有"员趣·工精彩"兴趣社,摄影、茶艺等12个社团采用"职工点单"模式,通海汽车公司的数控机床操作工刘师傅在摄影班找到了新爱好:"现在周末都带着徒弟去拍古厝,上周作品还上了工会公众号。"
技能成才通道也在持续拓宽。开发区首届微型消防站技能竞赛中,特步集团保安队长吴建军凭借快速穿戴消防装备的绝活夺得金奖,获评"泉州市金牌工人"。在"名师带高徒"计划推动下,全区已有400对师徒结对,金莱克鞋业的设计部主管黄伟带出的两名徒弟,如今均成为技术骨干。"以前觉得工人就是流水线上的螺丝钉,现在明白行行都能出状元。"获得市五一劳动奖章的火炬电子职工陈明如是说。
据开发区工委会最新统计,全年各类服务活动累计惠及职工1.2万人次,新业态劳动者技能转化率提升至65%。下一步,该区将试点"职工夜校进企业"项目,并围绕四季时令推出"春送岗位、夏送清凉、秋送助学、冬送温暖"系列行动,持续擦亮开发区"工"字服务品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