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泉州市区东街主干道完成路面施工并恢复双向通行,困扰市民数月的交通拥堵问题得到显著缓解。家住东街的陈先生通过泉州晚报热线反馈:"围挡拆除后,早晚高峰通畅多了,接送孩子上学也不用再绕路。"这一变化源于南俊路(东街—二郎巷)市政提升工程的阶段性成果。

记者实地探访发现,东街路段沥青铺设平整,原先占道的施工围挡和机械已全部撤离。去年11月施工启动时,北侧绿化带被临时移除,工人在狭窄空间内同步推进管网铺设与交通疏导。项目负责人庄佳鑫透露,团队创新采用"多工作面流水作业"模式,将原计划6个月的东街段工期压缩至5个月,提前完成直径1.8米雨水管和0.8米污水管的铺设,彻底改变该区域依赖老旧混凝土合流管道的历史。
与此同时,南俊北路明挖段正进行封闭施工,大型机械正在开挖东侧两车道路基。现场公告显示,该路段改造将持续至2025年12月底。二郎巷作为古城北片区的低洼地带,现有排水沟因年久失修且被杂物淤塞,每逢暴雨便形成内涝,周边泉州实验小学等师生家长深受其苦。此次改造将通过顶管工艺铺设DN1800雨水管道,并新建两座智能泵站,将上游雨污水加压输送至东街箱涵,既避让唐代城墙遗址,又实现雨污分流与排涝能力倍增。
目前,施工方正同步推进二郎巷泵房桩基、南俊路明挖段管道敷设等关键节点。庄佳鑫表示,尽管面临古城地下管线复杂、文物保护要求高等挑战,但通过夜间错峰施工、增设临时导流通道等措施,力争年底前全面完工。届时,困扰居民多年的"雨季看海"现象将成为历史,古城交通网络也将迎来全新升级。